2021中秋节武当山门票
门票信息:成人票235元/人武当山位于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是道教中真武大帝(玄武大帝)修炼飞升的地方。而元末明初的道士张三丰,更是集其大成,使武当成为中华武林中重要的门派之一。武当山古建筑群是包括“五岳”在内的其它名山无法比拟的。永乐皇帝的“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工程,使武当山的道观成为了明帝国皇室的家庙,也让这里的古建筑体现了皇宫的宏伟壮丽,而按照真武大帝修真神话的设计布局,又为这里增加了道教的神奇玄妙。武当山从山脚的武当山镇,到主峰——天柱峰顶端,分布着太子坡、紫霄、南岩、金顶(太和宫、金殿)等景区。各景区在群山环抱中,周边树木苍翠。各个景区都保留了大量的道教宫殿,来到这里,静下心来,感受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每年都有大批的中外武当武术的爱好者来到这座仙山拜师学艺,山上的太子坡和山下的玉虚宫都是他们经常练功的地方。如果你在山中看到习武的道人或者武术爱好者们在练功习武,可以默默地观赏,张三丰的遗风在他们身上传承着。来武当山游览,建议有两天时间,这样能够将武当山的大部分景点都囊获其中。大致线路:D1:山门-太子坡-紫霄宫-乌鸦岭D2:乌鸦岭-南岩宫-金顶-琼台-山门-玉虚宫你可以步行,也可以途中乘坐景区观光车,观光车停靠在景区内各主要景点。乌鸦岭是山中主要住宿地点之一。
有人说武当派只是武侠小说中描述的,现实是不存在武当派的,真是这么回事吗
古时候,存在不存在武当派、少林派、峨眉派这些武林大派,我们不知道。因为,我们没办法过去看一看啊。而且,当时古代正史,实际上对武林江湖,是没记载的,记载了,也是类似于混混一类的游民,所以,无法核实。
但现在,也就是最近七八十年,肯定不存在武当派这些武林派别的。只存在武当山各类道观、佛寺、尼姑庵罢了。
可能,还有一些穿道装的隐世避居于深山的人。
而武侠小说中对武当派的描写,那纯粹是作者自己的想象的产物罢了,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这个现实基础,基本上也夸大了很多。
比如,方世玉的故事,明明是广东广西帮派的争斗,却硬生生改写成了两大武林派对的对争,而且,方世玉本人,实际是一个矮粗黑胖子,面貌丑陋凶恶,并不是影视作品中的风流倜傥。
结论:对于武侠小说,看看就行了,别当真。
小小武当山,为何被世人成为“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仙室山,天下第一仙山,道教名山。
武,指的是龙太子真武,经过24年的修行修炼,最后成为真武大帝,得道飞天成仙。
当,指的是住在这里,坐在这里,修行修炼成仙的地方,所以叫武当山,叫仙山。
明朝永乐十五年,为治理朝政,用神仙的力量统治天下,达到天下太平,太和,太极。永乐皇帝封武当山为"治世玄岳","大岳太和山"。
武当山,山势险峻,山势奇特,一峰挺拨,众峰揖首,形同参拜,故名参上山。拜神,拜仙。
武当山是历代道家,修身养性,仙逝之仙境,故名仙室山。
相传,八仙过海中的吕洞宾,武当派创始人,仙师张三丰,都是从武当山成仙飞天。武当山亘古无双,风景优美,美若仙境。香火不断,抽签很灵,问道,求子,求福,加上武当山的神秘,道教的神秘,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仙山。
宋朝大书法家米芾,亲自为武当山提字,天下"第一山",天下"第一仙山"。
湖北武当山怎么样
说来可笑,我知道武当山,还是因为少林寺。
那时,少林寺火遍海内外,自然就把武当派带动起来。知道了武当派,自然而然地知道、了解了武当山。
前几年,电视上一直播放的“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这句广告词又把武当山强力灌输进人们的心脑。太极湖是武当山脚下的丹江口水库的一部分。
武当山在哪儿
武当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最负盛名的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又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元末明初,一个名叫张三丰的道士,开创武当派,从而有了“北少林,南武当”。武当派武术,也就成为了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
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风景名胜区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
大岳太和宫是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最高胜境,是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的,建成后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皇帝的嘉封使武当山的地位一举而成为五岳之首。
我去过武当山两次,是少有去过两次游玩的地方。两次相隔10多年。
第一次是出差安康市,与同事们顺道去的,算是“被动”旅游吧。我们一行有十来人,在十堰市报了一个团,第二天一早出发上的山。
那是四月份的最后几天里,山脚下已是郁郁葱葱,山腰间密密麻麻的不知名的高大古树都才发发翠绿的嫩芽,配合着游人缠绕着的或高或低的红色平安祈福带,特别的爽心悦目,那个画面确实太美了,是永远留在我心中的记忆。
由于那天上山的索道正在维修,全部游人都只能步行上山。上山途中,有几个画面是我不会忘记的。
1、山腰上,遇上一位老太婆。
老太婆比较胖,其实是富态,拄着一根拐杖,吃力但精神矍铄地攀爬着,身后跟着一群儿孙辈,男男,老老少少,好不热闹温馨。在她们身后,还跟着几个抬着空滑杆的力夫,看那阵势,跟了好长一段距离了,可能想等老太婆走不动了,他们就好趁势用滑杆去抬。
这老太婆应该是地地道道的教徒信仰者,上山要么是许愿,要么是还愿,儿孙们则乐于陪着老太太玩一玩罢了。
2、第二个遇上的人是一个老头儿。
我们和他很有缘分,两天时间里无数次相遇。
我们最初相见是在安康的瀛湖,我们拼船游湖时,拼在了一起。从瀛湖回到安康吃饭,在饭馆里又遇上了他。晚上坐火车到十堰,火车上又见到了他。第二天上武当山,半山腰里遇上了他,下山时,最后见到了他。
因为无数次的相遇,就打听到了他的一些情况。老头儿是陕西关中人,70来岁,一个不带行李的旅游“独行侠”。
他的子女都在沿海打工,每年都要给他一些零花钱。他拿到钱后,就出门游玩了,除了简单的洗漱用品,不带行李。他临走前不给任何人打招呼,到了目的地才通知家人,说到了哪儿哪儿了。
老人吃得简单,住宿也随便,不讲究。他旅行的目的地和时间要根据手上的钱来决定,钱多就多走一些地方,钱少就跑近一点儿。钱花完了,人也就到家了。
几年下来,他跑遍了以家为圆心的大大小小的“圈子”。
3、、马来等地来“跳大神”的信徒。
在武当山的金顶,见到了一群与众不同的游人。他们各带着各自的道具,在金顶上又跳又唱又喊,做出一些夸张地千奇百怪的动作。我们看不懂他们的动作,但感觉他们才是真正来武当山朝拜的信徒。这些人都是来自于或其它东南亚地区。
4、一个坐轿子的中年人“胖胖”。
我们一行人下山了,但上山的人还是络绎不绝。终于见到一个乘坐滑杆的“胖胖”。“胖胖”为一中年男人,坐在滑杆上,见别人都在关注他,表情并不自然,显得尴尬。
其实这应该是正常现象,人们用不着评头品足的。
我第二次上武当山是前两年的国庆长假期间。我是彻头彻尾地为了陪着亲友才去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要说第一次在武当山体验了“熙熙攘攘”,那么这一次算是领教什么叫做“摩肩接踵”了。那的排队呀,排得让人快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