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征服了哪个国家
征服了罗马,高卢全境!
凯撒在位多长时间
5年。
罗马帝国凯撒大帝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年7月13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史称恺撒大帝,又译盖厄斯·儒略·凯撒、加伊乌斯·朱利叶斯·凯撒等,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并且以其优越的才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
罗马共和国或罗马帝国,征服了不列颠南部,为何不征服北部地区
是真的征服不了啊。
罗马与不列颠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确实是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凯撒时代,当时凯撒正在主持征服今法国一带的高卢战争。当战争打到第四年,即公元前55年,凯撒发现高卢人把不列颠地区作为了一个根据地,当压力过大时便收缩至不列颠,罗马撤走时便回大陆。为消除这一隐患,凯撒于公元前55年和公元前54年对不列颠发起两次远征。虽然远征取得了一定战果,但险恶的北海风浪阻止了凯撒的脚步,同时考虑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仍然在欧洲大陆,凯撒最终放弃了对不列颠的征服。
凯撒像
随后,罗马进入帝国时期。从公元43年的克劳狄皇帝开始,历任帝国皇帝都对不列颠发起了长期的征服战争。此时正处于帝国结束内战并向和平时期过渡阶段,尤其是公元96年开始的“五贤帝”时期,罗马帝国国势蒸蒸日上。到公元122年哈德良皇帝在位时,罗马帝国已经征服了几乎整个英格兰地区,即不列颠岛的东南部。而罗马帝国也就止步于此了。那么原因何在呢?
罗马征服下的不列颠形势
首先我们简单说下不列颠的历史。大约在公元前800年以前,欧洲大陆上的凯尔特人便已经抵达了不列颠岛,并且凭借更行进的生产工具与更高的技术水平征服并统治了岛上的原住民,在此基础上逐渐漫延至全岛。在此过程中,东南不列颠,即英格兰地区由于地势较为平坦,地理条件也更为适合农耕,再加上欧洲大陆有较为直接的接触与交流,逐渐走进农业社会。尤其是凯撒征服之后,与罗马人的接触日渐增多,因而其文明程度比之北方苏格兰地区的凯尔特人更为先进。而走进苏格兰地区,尤其是苏格兰高地一带,由于地理气候条件恶劣,难以发展农业,更与欧洲大陆基本脱离了接触,因此这一带的凯尔特人在经济形态上仍然处于原始的狩猎采集间作农业的阶段。相对于英格兰地区,苏格兰人更落后,更原始也更封闭,但恶劣的自然条件也赋予这些居民强健的体魄与倔强的性格以及彪悍的战力。即使是当时世上最强大的罗马帝国,也始终难以在苏格兰地区站稳脚跟。
另外一个原因便是,英格兰,已经是庞大帝国的肢端所在,再要向前一步,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与成本。而苏格兰地区的恶劣自然条件与这些彪悍的原住民,也使得罗马人不得不慎重考虑一下投入产出的问题。虽然说罗马帝国很大程度上是在战争与扩张维持其发展的,但苏格兰显然不像英格兰那样可以获得可观的战争红利。即使能够征服这一地区,也要面对无休止的反叛与战争,而本地产出毫无疑问是无法弥补这种消耗的。而在哈德良时期,扩张的帝国在在扩张的同时也在应付着层出不穷的叛乱与暴动,难以挤出资源投入到对苏格兰的征服上。所以,即使从经济角度考虑,罗马帝国也只得放弃对苏格兰人的征服。
哈德良长城与安东尼长城
以上两个原因,决定了罗马帝国不得不放弃对苏格兰地区的征服。然而,封闭且恶劣的条件还赋予了苏格兰人简单粗暴的社交——抢劫。罗马人对英格兰的建设是卓有成效的,大量以退伍军人为骨干的殖民者在英格兰开发了大片农田,并建立了大量城镇,以此为节点,罗马人修建了罗马大道,在英格兰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统治。当英格兰地区逐渐变得富庶之后,他们便不得不面对来自北方苏格兰人的军事压力,虽然大多是以抢掠物资为主的小规模袭扰,但罗马人也不胜其扰。而对付这种小规模袭扰的最好办法就是修建防御工事,于是哈德良长城的修建便提被上了日程。
哈德良皇帝雕像
公元122年,哈德良皇帝莅临了英格兰,考察过当地情况之后便下令修建哈德良长城。在三个罗马军团的参与下,历史14年,哈德良长城终于建成。哈德良长城全长117公里,高度与宽度根据不同地形以及建设条件各有不同,大体为3至6米宽,3.5米至6米高,并且配套有壕沟以及成体系的堡垒,还有后方的罗马大道作为战略支撑。
哈德良长城遗迹
不得不说,哈德良长城的修建,在有效防御苏格兰人袭扰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对边防军数量的需求。常态下,117公里的长城大约需要9000人驻守,大约只相当于两个常备军团的规模。公元142年,安东尼皇帝还曾经以哈德良长城为后方,将对苏格兰人的战线向北推进了160公里,占领了大部分的苏格兰低地地区,并且在战线前沿修建了安东尼长城。
哈德良长城对保卫南部英格兰地区意义重大,曾经多次在抵抗苏格兰人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直到公元383年罗马帝国国势衰颓,进入战略收缩阶段才被放弃,此后十几年,帝国便撤离了不列颠岛。罗马人撤出之后,那位亚瑟王赖以抵抗北方蛮族的,便是这条哈德良长城。哈德良长城被废弃后逐渐成为废墟,而今天,它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