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克世界4号突击炮轻坦最后一个任务怎么做
- 从配角逆袭成为主角,德国四号坦克如何从步兵支援战车到主力的
- 二战中的德国为什么不试着大量生产谢尔曼和t34坦克
- 二战初期德国已经有发射榴弹的四号坦克,为何还设计三号突击炮
坦克世界4号突击炮轻坦最后一个任务怎么做
使用8级轻坦最好完成,7级如果玩的好的话也可以。注意要求是点 打的伤害,所以多找安全的位置输出才是王道,点亮伤害的浮动较大,也靠不太住,如果可以的话组个8-10级火炮可以更顺利完成任务。
从配角逆袭成为主角,德国四号坦克如何从步兵支援战车到主力的
这里需要指正一下,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是突击炮,四号坦克是为轻型坦克提供火力支援的,当然了掩护步兵也是没有问题的。当时德军为装甲师设计了两种型号的作战坦克(1号和2号是试验坦克),轻型的三号坦克装备一门穿甲炮(37毫米),负责近距离的坦克战和摧毁轻型工事,而较重的四号坦克则装备一门短管75毫米的大口径火炮,负责为三号坦克提供远距离的火力支援,压制对方的火炮阵地和反坦克阵地。
由于四号坦克并不担负直接的反装甲任务,自然也就不需要长身管的穿甲炮和厚重的正面装甲,最初型号的四号坦克正面装甲只有30毫米厚。苏德战争爆发后,面对苏军普遍装备的45毫米反坦克炮,无论是三号还是四号坦克都无法抵御这种反坦克炮的射击,在一般500到1000米的距离,苏军的45毫米反坦克炮可以击穿35到45毫米的装甲,德军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大大降低。事实上即便是苏军那些反坦克步枪也能轻易的击穿四号坦克的侧面和后方装甲(10毫米),这些隐蔽的苏军反坦克步枪很难被发现,而且移动灵活,德军装甲部队迫切需要增加坦克的装甲和安装更大口径的坦克对付苏军的T-34甚至更重型的KV系列坦克。
三号坦克由于底盘和炮塔尺寸的限制,最多只能安装50毫米坦克炮,而且装甲厚度也无法做大幅的增加,而四号坦克由于具备更大的地盘和炮塔,拥有较大的改装空间,于是装备长身管穿甲炮和拥有更厚装甲的四号坦克开始出现,逐渐替代了越来越过时的三号坦克,执行一线的进攻任务和反装甲任务。三号坦克则逐步退出了一线的作战,其坦克地盘被用于生产可以安装大口径火炮的突击炮,即著名的三号突击炮。
在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出现之前,四号坦克一直是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型号,号称德军的“军马”,不过相比于苏军大规模装备的T-34系列坦克,四号坦克并不占据优势,加上苏军还有更重型的KV型坦克,德军装甲部队在坦克性能上一直都不如苏军,直到1944年才改变这一境地(豹式坦克开始大量列装)。德军装甲部队能够在战争前、中期打败苏军的坦克部队主要是依靠出色的装甲战术和良好训练程度。
二战中的德国为什么不试着大量生产谢尔曼和t34坦克
两个阵营完全两种设计理念和技术差距,围绕着二战苏德两军的坦克比较一直争论不休,从制造工艺到战术运用,显然他们各有优劣,今天就让奇兵带你详细了解二战苏美德坦克的制造有什么不同。
如果论坦克制造工艺那么不用啰嗦肯定是德械,但是说起坦克制造规模和速度那得看苏美,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制造工艺不同。德国坦克从车身到装甲采用了复杂的制造工艺,所以造成生产速度太慢产量一直跟不上,不过每一辆坦克都堪称精品。而美国和苏联则采用简单的制造工艺,很容易大规模快速生产,但是质量就明显低下一点。
与其说德国人比较严谨还不如说他们更为较真,他们更相信精密的机械,追求更完美的物品,当然这只是一个缩影。本人的家就是青岛,讲真的直到今天为止德国人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统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从来不怕被大雨淹,一口老钟用了上百年依然可靠,可以看出来德国制造并不是吹出来的。那么从二战坦克的制造工艺我们最能分辨出什么呢,下面从他们的坦克装甲来一探究竟。
二战初期一些坦克仍然采用老式的“铆接”装甲,在大口径反坦克武器面前简直不堪一击,碰上就散,完全没有抵御能力。所以如何提高坦克防御力成了各国争相解决的问题,以德国为首的“焊接式”与苏美的“铸造式”成为主流。焊接式的装甲防御能力明显要比铸造式强的多,不过其制造工艺也更为复杂,制造时间也更为漫长,同一生产线的情况下德国每生产一辆坦克,苏美就得制造出三辆甚至更多。
二战的坦克并没有今天的复合装甲,炮塔防护的主要材料就是均质钢板。德国焊接式装甲非常复杂,通过大型机械轧制出优质钢板,然后需要人工一层层焊接到一起,这是极耗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工作。而苏美的铸造式炮塔则直接将钢水倒入成型的炮塔模具,做好冷处理就行,生产非常容易,不过铸造炮塔容易产生杂质、气泡等影响装甲质量,所以防护性没有焊接的好。
德国一直到最后也依旧秉承“技术第一”的视野,丝毫不屑于“铸造式”的低下工艺,在战争末期和初期都使用过表面硬化装甲,但是这种装甲受不了大口径炮弹的冲击,经常会导致整块装甲开裂,终被放弃。实际上后期采用这种工艺实数逼不得已,因为德国的有色金属储备量早已为零。
不过最令人恐惧的就是虎王坦克,它的装甲厚度达到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直到二战结束它也没有任何被正面击穿的记录!这项成绩一直保持到战后的靶场实验。虽然虎式坦克不管从火力还是防御来看都是近乎无敌的,不过这些坦克结构复杂,尤其是糟糕的交错式负重轮设计,虽然能给坦克带来更好的传动和行驶效果,但是维护保养极为不便,经常问题百出。这也导致德国一大部分装甲部队出战时仅有一半甚至少数能开动。
我是军武奇兵,欢迎各位的交流和观点,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二战初期德国已经有发射榴弹的四号坦克,为何还设计三号突击炮
这个就涉及德军的作战编制问题了,德军的装甲战术强调对坦克的集中使用,绝大部分的坦克都编入装甲师或者摩托化师执行主要的突击或者防御任务,只有成立了少数几个坦克营,即便是这些坦克营也是作为一支完整的装甲单位投入作战的,一般的步兵单位是得不到坦克的支援的,德军从原则上是禁止将坦克分散开来去支援步兵单位的。而三号突击炮则是专门为步兵单位提供火力支援的,隶属于德军炮兵单位,而不是装甲兵。
当时德军的情况是,装甲师和摩托化师拥有强大的突击能力,是最现代化的部队,而占陆军主力的步兵师却几乎和一战时没什么两样,火炮和淄重依靠马车,步兵依靠两腿机动,步兵师的突击能力太弱了。考虑到德国潜在的敌人都已经构筑了现代化的地面防线,步兵师在突破这些坚固阵地时缺乏强有力的火力支援,传统的步兵炮很难和敌人设置在碉堡里的火炮和机枪对抗,而重型的野战火炮又机动性太差,不能及时的跟上德军步兵的进攻节奏,更致命的是这些火炮的防御性都太差了,很容易被敌人击毁,德军步兵需要一种机动性好、有一定防护力可以在敌人的一般火力打击下直接为德军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装甲战车,三号突击炮就是这样诞生的。
三号突击炮没有炮塔,因为是定位于和步兵协同发起正面的突击,两翼的安全自然就交给步兵来负责,此外还可以安装更大口径的75毫米火炮(有炮塔的话三号坦克最大只能安装50毫米火炮),同时也降低了突击炮的高度,增加了其隐蔽性,剩下来的重量可以加强突击炮正面的装甲防护,综合下来,三号突击炮成为最有效的步兵支援武器,在战场上一般编组为独立的突击炮营,根据作战任务配属于步兵集团军或者步兵军,为德军步兵单位提供直接支援。
德军四号坦克是当时德军最新型的坦克,产量一直不高,所以基本上全部都编入装甲师和摩托化师中,和三号坦克一起集中使用,只有装甲师和摩托化师里的摩托化步兵能够和三号以及四号坦克协同作战。普通的步兵师是得不到这样的待遇的,能得到三号突击炮的支援就非常幸运了。其实大部分的德军步兵单位都很少得到坦克和突击炮的支援,各种口径的牵引式火炮才是德军步兵最可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