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攻略手游攻略正文

航海日记炮舰(大航海时代2开局海盗在职船长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5-18 13:46:03 来源:其它 作者:未知

大航海时代2开局海盗在职船长有哪些

划船是海盗用的,帆船是贸易用的,海盗初期可以用混合式快船,佛兰德帆船,中后期可以用炮舰,不怕逆速度不快的话,可以尝试大型轮船和三桅大帆船。贸易初期可以用单桅快船,有点钱换中型帆船或武装帆船。西班牙大帆船不适合跑商。后期估计可以满编武装快船,三桅大帆船,大型轮船……武装快船,三桅大帆船,大型轮船是英国和荷兰港口的造船场工业投资到满就会出现

AC

因为飞机驾驶员位置在驾驶舱左侧,飞机攻击时是逆时针盘旋

AC-130空中炮艇全部武器是集中飞机的一侧,这是由他与众不同的攻击决定的。其在执行对地攻击时是进行一种名为“灯塔盘旋”的独特绕圈攻击,在距离目标高500~2000米高度、1-5公里距离,围绕目标进行盘旋飞行。盘旋过程中面朝目标的一侧持续开火,并且飞行距离越来越近,使之受到来自四面八方持续不断的打击,直至彻底摧毁目标。

AC-130是跟战列舰一样,使用侧向火力开火

AC-130的灯塔盘旋攻击模式

而AC-130把所有武器集中在机身左侧的原因也很简单,他是进行逆时针向左侧进行盘旋。理由也很简单,飞机的主驾驶员/机长的位置就在驾驶舱左侧,这也是绝大部分并排双左飞机驾驶舱中机长的位置。机长在驾驶飞机飞行过程中,也只能看到机身前方和左侧的视野,无法绕过副驾驶员看到机身右侧视野,也只能逆时针向左盘旋。

经典型AC-130的武器配置,20毫米、40毫米和105毫米三种

新的AC-130U/W型调整为30毫米机炮和105毫米轻榴弹炮两种,但105毫米轻榴弹炮可以发射炮射导弹

如果你乘坐民航客机的话,你会发现通常情况下,都是从飞机左侧进入。通过廊桥登机的话,客机也是左侧机身与廊桥接驳。这个道理也是如此,机长位置在飞机的左侧,可以更好的观察进行泊机。这种规则主要是以前航海界留下来的习惯,在航海时代,船只都是左侧停泊靠岸,继而在飞机发明后也沿用左侧泊位的习惯。而天上又没有靠左靠右行驶的规矩,因而机长的位置也被固定在飞机的左侧。

所以AC-130空中炮艇的武器集中在机身左侧,跟两匹马屁股宽度决定国内陆航天发射场火箭直径的道理一样,

如果不考虑甲午战争的结局,只从黄海海战来看,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究竟是谁赢了

对于黄海大战,充满遗憾之情的人们都判定这是一场大清完败的战斗。

可是,世界海权理论的奠基人,《海权论》作者马汉,则从专业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海权理论权威马汉认为大东沟海战“胜负未决”,这个观点影响很大。

让我们了解一下马汉对这场战斗的评价,然后再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马汉的看法

马汉在回顾此次战斗时,提到:“鸭绿江海战(就是我们长提的黄海大战)不论是从其结果看,或者作为一次海战来考虑,要说日本胜利还为时尚早”;“比较一下双方的损失,可知被击沉的清舰是微不足道的”;

最后,马汉提到:“清军此战后士气受挫,才拱手让出制海权”;“尽管战争胜负已经分出,但若说鸭绿江之战,日军已经掌握了制海权,至今我仍不能首肯”。

而就战斗过程而言,马汉对双方的看法也没有“结果导向”;他既认为“四十五们速射炮胜过没有速射炮辅助的十二寸重炮八门”,也认为此次海战说明“两艘大船,胜过五艘小船”。

马汉的观点在国内曾受到广泛接受

可以说,权威马汉的观点,对我国主流观点也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在我国的教科书中,也曾经长期强调,黄海大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但李鸿章不敢再战,拱手让出制海权。

在马汉影响下,国内主流媒体曾强调“主力尚在”,大清后续的畏敌保守才“拱手让出制海权”。

在一些描述下,马汉原本专业的意见,反而成了大清、畏敌如虎的罪证。

马汉立足于为美国海军吸取经验,并不能作为中日评价战斗胜负的标准

马汉这样大神,专业当然没得说。而且,看了他的观点,也是有理有据,非常客观,并没有什么毛病。

可是,马汉讨论的角度是从专业角度出发,立足于为美国海军吸取经验。

而从历史评价的角度看,评判一次战斗的胜负,不可能不考虑战斗双方的实际情况。

1、北洋水师在黄海大战中的舰船,对大清来说绝非“微不足道”。

不可否认,从当时海战装备革新的角度来说,北洋海军损失的舰船都已经“过时”了。

可是,“致远”、“经远”等舰船,是当时最主要的装甲巡洋舰。考虑到大清羸弱的生产、维修能力,除此之外,遭遇重创的战舰事实上也丧失了出海作战能力。

当时,致远这种战舰确实已经在十九世纪末飞速发展的潮流中落伍,在美国人看来“微不足道”,但当时却是北洋水师最重要的装甲巡洋舰之一。

2、北洋海军此战后,并非“主力尚在”

可以说,认为此站后北洋海军“主力尚在”的说法,是混淆了主力舰和主力两个概念。认为定远、镇远之外的战舰“都不是主力”。

事实上,在失去了主要的装甲巡洋舰后,即便大清的定远、镇远尚在,但大清已经失去了出海“破击”日军海上交通线的能力。日军已可以安全的为陆战提供补给和进行兵员调动。

连打乱敌军交通线的破击能力都失去了,即使还有两艘主力舰,又怎么能叫主力尚在呢?

3、从战斗目的实现角度评价这种级别的战斗不靠谱;

除了马汉的观点,还有一种从战斗目的的角度分析,认为北洋水师完成了运输和保护运输的任务,且挫败了日军全歼自己的目的,并且最后以追击手段结束战斗,不可谓失败。

这就有点强词夺理了。北洋海军护航和运输任务,是他在遭遇日军主力舰船之间的任务。

在两军主力舰队遭遇后,又怎么可能把原先的护航任务完成与否作为评判胜负的标准呢?

从两军遭遇的那一刻起,不管是丁汝昌,还是伊东佑亨,应该都认识到:中日海军的决战就已经拉起,双方是你死我活的决斗!

此时,还用护航成败来评判胜负,有些强词夺理。

至于最后日军主动撤出战斗,未能击沉两艘巨舰。马汉倒是发表过意见。

马汉认为,日军没有乘胜再追击,确实是导致战斗“胜负未决”的重要因素。但考虑到此后再无海战,又不得不“赞许日军指挥官的决定”。

在任何战斗中,达到基本战斗目标后,即使最高目标没有完成,根据实际情况果断退出,都是果断的表现,哪能算是失败呢?

对于任何战斗来说,当战斗目标已经基本达到,根据战场情况果断放弃暂时难以实现的战斗目标(击沉定远、镇远)主动退出,确实不能影响对战斗胜负结果的判断!

总之,权威的观点当然很有参考价值。但社会科学中的任何权威是有其适用范围的,都是为自己和自己的组织提供经验、教训的。对我们来说,这些权威的意见只能提供一个视角。把他作为我们的判断标准,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黄海大战,输了就是输了,与其找替罪羊,或者强词夺理,不如实事求是地分析、学习。

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是:确保我们这一代人不要再输!

有哪些有故事的著名战舰

清末海军第一舰—"海圻"号巡洋舰。海圻号的来历清朝自从被西方打开了国门后,也愈发开始重视起海军的建设来。在其后的几十年中,清通过洋务运动,不断的采买、引进外国技术逐步建立了一支号称亚洲最强的海军舰队。不过,这种虚幻的荣光很快被残酷的事实打破,1883年中法战争,福建水师全军覆没;1894年,北洋水师也在甲午战争中重蹈覆辙。遭遇沉重打击后,意识到现代海军重要性的清顶着割地赔款的巨大经济压力开启了第二轮购舰计划以重整海防。“海圻”号巡洋舰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进入了人的视野。甲午战争后,清先后向英德两国订购各型军舰43艘。其中,最大的当属在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的两艘穹甲快船(即防护巡洋舰)。这两艘防护巡洋舰舰长132.3米,宽14.3米,吃水6.1米,标准排水量4300吨,安装有8座锅炉,2台往复式蒸汽主机,总功率1.7万马力,最大航速24节。武备为8英寸(203毫米)主炮2门,4.7英寸(120毫米)副炮10门,3磅炮(47毫米炮)12门,2磅炮(37毫米炮)4门,鱼雷发射架7具。全舰官兵共计445人,单艘造价220万两白银(合32.8万英镑)。这两艘分别被命名为“海圻”和“海天”的防护巡洋舰于1896年开工建造,1898年下水,1899年交付清。至此,诞生于清末的海军第一舰“海圻”号开始了自己传奇而又动荡的一生。回国即参战1899年“海圻”号巡洋舰刚回到就碰上了三门湾事件。当年2月意大利王国向清提出租借浙江三门湾作为军事基地的要求,遭到拒绝后,立即派出数艘军舰在三门湾附近游弋并做出进攻姿态,以此威胁清妥协。而这一次,清没有再向往常一样软弱妥协,在摸清了意大利的底牌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态度后,强硬的拒绝了意大利的所有要求。恰巧这个时候,由英国订购的“海圻”、“海天”号巡洋舰返回,海军实力大增的清直接将其派往沿海地区。包括“海圻”号在内的清军水师主力,在浙江沿海与意大利军舰展开对峙。10月底,占不到任何便宜的意大利终于放弃租借要求,军舰撤离。三门湾事件以罕见的清朝胜利而告终。本来订购“海圻”号重建海军在清廷内部还颇受质疑,但甫一回国就碰上了这样的外交事件,从事实上证明了海军在国防中的重要性,“海圻”号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当时清朝外交中的明星。避战八国联军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军舰云集大沽口。这时的清已出现不稳的迹象,重建后的北洋水师不愿再次重蹈覆辙,主力开往山东沿海避战,“海圻”号也在其中。在山东沿海待命时,“海圻”号还救助了一艘在附近触礁搁浅的美国战舰,为此海圻舰管带萨镇冰受到了美国国会的感谢。不久,包括“海圻”在内的北洋水师全部开往东南沿海参与“东南互保”运动。八国联军撤走后,清对北洋水师的避战行为大为不满。1909年,清朝重整海军,将合并所有水师,并重新分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海圻”号成为巡洋舰队的主力舰之一。孤舰“海圻”1904年,日本和俄国在东北旅顺地区爆发战争。宣布中立的清为以防万一,急命“海天”号巡洋舰由烟台赶往江阴装运军火。结果“海天”号在长江口外因船速过快直接撞上了礁石,大量海水从被撞出的舰体破口处涌入舰内,数个小时后舰尾部分就沉入了水中。由于撞击猛烈,“海天”号的沉没速度超出了众人预料,当打捞船到达出事现场时,整舰已基本沉入水中,失去了打捞价值,只得拆除舰上还可使用的机器设备和枪炮等剩余物品。昔日曾经的主力舰,就此完全报废。根据《海军海上失事全纪录》记载:“‘海天’舰(北洋海军巡洋舰,当时最大之军舰)在江苏鼎星岛遇雾触礁失事,舰体整个坐礁,舰首上扬,舰尾没入水中而报废,当时管带为刘冠雄。”“海天”号沉没后,“海圻”号成为旧唯一的一艘大型巡洋舰。出访南洋20世纪初的南洋已经有大量的华人华侨在此定居、经商,因为勤劳肯干、富有头脑,南阳的华人华侨大多居于上层地位。将此作为殖民地的西方国家为了利益,故意扶持当地人打压华人,因此南洋地区的华人华侨的生存地位一度受到很大的挑战。1907年,为加强同南洋的联系,清特组织“海圻”号搭载着农工商侍郎杨士琦前往菲律宾考察。听闻这一消息后,当地华人受到极大鼓舞,自发组织准备迎接“海圻”号的到来。当海圻舰进入靠岸后,各地区的华人倾巢而出,欢迎和参观号称海军第一舰的“海圻”号巡洋舰。马尼拉的华人商会更是兴奋不已,设宴款待全舰官兵。海圻舰的到访也引起了当地总督重视,杨士琦甚至受到总督的亲自接见,用意不言自明,不过清出访南洋目的已然达到。“海圻”号的这次南洋之行给当地带来了巨大影响,让在外漂泊的华人感受到了来自祖国的关怀,也让当地人意识到了滋生事端的后果。后来,清又多次组织海圻号赴南洋访问,在、新加坡、雅加达、西贡等多地停靠,从侧面加深了南洋华人华侨与祖国的联系。抛弃陋习清朝末年,与西方社会的交流日益加深,西方先进思想的引进在社会开始引起讨论,尤以是否剪去辫子只留短发最为激烈。在这之前,清朝内部已经有了要剪去辫子的意见,无奈反对意见太大才一直搁置迟迟没有行动。1911年,清受英国邀请派出“海圻”号参加国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典礼。在前往英国的航行途中,没有上峰的管制而又深受西方思想感染的舰队统领程璧光发布命令,将舰上所有官兵头上的长辫剪去,只留短发。这一大胆而又叛逆的举动当即得到全舰官兵的响应,束缚在人头上的陋习第一次以这种公开被摒弃并公之于众。“海圻”号的举动在当时看来大逆不道,但这种顺应潮流的做法却很快引起效仿,不少开明人士也纷纷效仿,始于清朝初期这一习俗终于走到了尽头。剪掉辫子的舰员环球航行 炮舰外交1911年6月24日,“海圻”号作为受邀方之一,参加了英国的海上阅舰式,并受到英国国王和王后的接见。阅舰式结束后,“海圻”号又前往美国进行访问,这是中舰首次横跨大西洋的航行。经过千里跋涉,“海圻”号在纽约受到美国方面的隆重接见,在美访问期间的“海圻”号也同样受到了当地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要知道这也是中舰第一次到达美洲大陆,等下车中舰停靠美国码头时,已经是86年后的1997年了。访问美国结束后,“海圻”号又受命前往古巴和墨西哥。古巴华人的处境十分艰难,虽在古巴独立战争中出力不小,但得不到应用的重视和尊重。“海圻”号到达哈瓦那后统领程璧光与总统会面,要求古巴公平对待当地华人,改善华人的境遇,古巴总统一一应允。海圻舰的这次强硬展示为古巴当地华人华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发生排华的墨西哥,在听闻“海圻”号已到达古巴哈瓦那后墨西哥便立刻向清赔款道歉,同时立即逮捕了的凶手并绳之以法,鉴于墨西哥态度转变,“海圻”号最终没有驶向墨西哥。这次清展开的“炮舰外交”相当成功,既为当地的华人华侨提供了安全保障,又获得了当地的承诺和赔款,算是一次成功的外交行动。访问美国时的海圻舰官兵回国途中举旗易帜1911年10月,“海圻”号巡洋舰在回国途中在英国听闻辛亥革命,统领程璧光即在全舰官兵的响应下宣布正式改旗易帜,降下了清的青龙旗改为了代表中华的五色旗。此时的“海圻”号尚在国外,由于不清楚国内状况,一直没有动身回国。直到1912年3月末,滞留在国外的“海圻”号响应号召,终于在1912年夏回国,漂流在外400余天的“海圻”号终于回到祖国。“海圻”号的这次出行,算是旧时期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但在这次航行中的传奇经历却是任何其他军舰所无法比拟的。青龙旗和五色旗频繁易主进入后,“海圻”号虽归属海军,但各派系的轮流登场却让这艘巨舰不断地转换角色。最早隶属于袁世凯旗下海军,袁世凯病死后归皖系军阀段祺瑞所有,战争失败后海圻舰又倒向桂系军阀,接着又被粤系军阀陈炯明所得。1922年4月,返回广州的授命温树德等将领以突袭的夺取“海圻”号等多艘军舰,制造了“夺船事件”,但不久温树德背叛,率领以“海圻”号为首的舰队转投直系军阀吴佩孚。直奉战争失败后,“海圻”号又归奉系军阀所有。接着趁1932年奉系内部“崂山”海军大乱,“海圻”“海琛”“肇和”三舰又逃回广东,投奔陈济棠而去。在陈济棠处又待了没有多久,“海圻”号上官兵又打算去往他处,遭遇到陈济棠拦截后,最终海圻舰冲破阻挡来到。1935年,在的接应下,“海圻”号巡洋舰驶往南京,成为南京国民的头号主力舰。二十年来六易其主,“海圻”号的遭遇也将那个时代军阀混战更迭的光景展现的淋漓尽致。程璧光时首任海军总司令,1918年死于,这是他率海圻舰出访美国时的合影自沉江阴1937年9月25日,已经年老失修无法对本海军的“海圻”号巡洋舰为阻止日军溯江而上,奉命自沉于江阴。与海圻舰同沉的还有清时期购买的“海琛”“海容”“海筹”三艘老式巡洋舰。至此,风雨飘摇了三十多年的“海圻”号巡洋舰终于走往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坦克炮能上舰吗

《延平海战》中的“定州级”炮艇,在艇艏就直接安装了一门T34-76/85坦克炮,由于坦克炮属加农炮范畴,弹道平直、发射药多,使用高爆榴弹击穿“海雕级”巡逻艇的薄皮艇身不是问题!200吨级别的“海雕级”挨上数发炮弹之后沉没的可能性非常大。

通常来说,安装坦克炮的炮艇都是在近海或者内河炮艇,由于坦克炮本身体积不大内部空间仅几平方米,完全可以安装在100吨甚至更低排水量的小艇上,而且坦克炮的威力是很大的!对比于海军制式火炮没啥差别,体积和重量都小于海军炮,最主要的是它要比海军制式火炮便宜的太多,比如:意大利“奥托76毫米”舰炮,有舰炮界的AK47之称,全炮重量7.5吨比T34-76的炮塔都轻,低于100吨的舰艇都能安装,但是它的价格昂贵!一门炮至少要200多万美元…本身就是贵族装备,第三世界的小国海军近海艇根本装备不起…所以,安装坦克炮还是物有所值的。其实,不单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海军装备坦克炮,就连美国这样的全球第一海军也在“内河艇”上装备过坦克炮,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为了对付潜伏在河道、芦苇荡中的越南游击队,将浅吃水艇上装上了105毫米坦克炮,对其它内河艇进行火力支援、清乡扫荡,由于105毫米坦克炮发射榴弹的杀伤效果与陆军专业“105轻型榴”一样 ,所以这种内河炮艇出勤率是很高的。美军内河炮艇所使用的坦克炮是M48坦克上的105炮,由于有厚重的炮塔装甲防护,再加上用螺纹钢焊成的防护网,使其可以防护RPG火箭弹的打击,但是在越南南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谁都不愿意在炮塔里面待着,炎炎烈日不用半个小时炮塔温度就能达到50℃!待在里面根本就是“”!内河炮艇使用的主要弹种就是高爆榴弹和高爆破片弹,人藏在芦苇荡里是很难发现的,艇上的美军发现“风吹草动”只能是使用高破片弹去密集覆盖。

坦克炮装在舰艇上这个事情不能说是“因陋就简”,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安装使用,武器装备的发展就是以实用为原则,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使用非本军种的装备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新发现

相关资讯

新闻热榜

热门游戏

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