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九和诸侯指的是什么事
是葵丘会盟,以下是葵丘会盟的详细经过 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立自己爱妃生的儿子丰子带为太子。 齐桓公为了保全太子的地位,以诸侯要拜见太子为借口,在公元前655年5月,联合八国诸侯在首止开大会,太子郑在首止和诸侯见了面,一起住了几个月。 周惠王觉得太子郑不听使唤,但又无力和齐桓公抗争,就偷偷派人去劝告郑国不要参加结盟。郑国听了周王的话,离开了首止,剩下的七个诸侯共同缔结了共辅太子的盟约。后来,齐国又去攻打郑国,郑国也参加了盟约。 不久,周惠王死了,太子郑即位为周襄王。周襄王对齐桓公十分感激,派人给他送了祭肉、珍贵的弓箭和车子。齐桓公利用这个机会,于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今河南兰考、民权境内)会合诸侯,招待周王的使者。 史书记载说,春秋五霸,以齐桓公最盛;齐桓公九合诸侯,以葵丘之会最盛。在葵丘之会上,齐桓公代表诸侯各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其主要内容是,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这些内容,有些是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协作的要求,有的是维护宗法统治秩序的需要。条约规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通过葵丘的盛会,齐桓公终于达到了联合诸侯,称霸中原的目的。
九合诸侯争霸的积极影响
(1)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大国在争霸和兼并战争中开拓了疆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春秋初年的一百多年里,小国逐步归并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2)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时期在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和中原霸主的“攘夷”斗争中,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犬牙交错,打破了各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有利的前提,大大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3)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各国为了战争的胜利,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某些改革,尽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军事力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认了土地私有等某些社会变化,结果是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因此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给带来灾难痛苦,因此“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的一面。
简述齐桓公之所以能九合诸侯
首先齐桓公有宽大的胸怀,千古名相管仲原来是敌方的谋士,甚至刺杀过他,最后却能为其所用。其次齐国地处海滨得渔盐之利,富甲天下。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众多人才。天下诸侯无不畏服。
重生战国一统天下的小说
战国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