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装饰工艺
黎族装饰工艺效果图
川藏线上的经幡只有五种色,代表着什么
在西藏的大地上到处都飘荡着五彩的经幡,只要有侵犯的地方,就是有人去过的地方,不论是,冈仁波齐的山顶,还是珠峰,甚至川藏线上的沿路,会有很多这样的景色和风景,形成了西藏的一套独有的风景线,那么经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经幡有五种颜色,而且经幡的各种颜色相对固定,不能随意创新,包括秩序也比较固定,依次为,蓝色象征着蓝天,白色,象征着白云,红色象征着火焰,绿色象征着绿水,黄色象征着黄土或者大地。当然经幡的五种颜色也可以代表,金木水火土。既然经幡是西藏,特有一道风景线,而且金范的旗子上会有各种的图案或者是藏文,这就说明,经幡是西藏特有的一种,为祈福的一种形式。在西藏的一些地区,每年,家里边都要更换新的经幡,就和我们过春节贴对联一样,他们是按照藏历来过新年,之后挂上新的经幡,祈福一年好运。悬挂经幡是藏民,几千年来的一种习俗,而且风没吹动一次经幡,就如同读一遍经,利用这种,来传递,善良和吉祥,所以有时候我们去到西藏的时候,不要随意踩踏的经幡之上,拍照片。当然,有经幡的地方还伴随着,有玛尼堆和尼玛石,玛尼堆上的尼玛石,也刻有藏文,一般的时候会刻有六字真言,他是藏族,藏传,藏民们,刻在石头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当然,我们也不能随意践踏人家的希望,感情和理想。有时候我们去西藏旅游,还是很不懂事的,所以尊重人家的文化,尊重人家的思想,也很重要。
情不自禁的“禁”读音是第几声
这还用多问,查字典就OK了啊
禁
jīn
〈动〉
胜任,承受得起 [bear; endure]
不能禁失吾之悲.——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禁久(经久,耐久);禁奈(禁得起,受得起);禁不过(禁不的,禁不起.承受不住,受不了);禁当(担当;承受);禁招(招架;忍受)
忍住 [restrain oneself; contain oneself (used in negative construction)].如:不禁痛哭流涕;不禁失笑
折磨,使受苦 [torment].如:禁虐(折磨受苦);禁害(损害;折磨)
禁
jīn
〈名〉
腰带 [girdle].如:禁节儿(筋节,关键)
另见jìn
禁不起
jīnbuqǐ
[be unable to stand] 不能承受
禁不起严峻考验
禁不住
jīnbuzhù
[be unable to bear or endure]∶不能承受
刚生下来的婴儿很娇弱,禁不住气温的剧烈变化
[can't help doing sth.;can’t refrain from]∶不能控制;由不得自己
当他登上领奖台,禁不住热泪盈眶
禁得起
jīndeqǐ
[be able to stand(tests,trials,etc.)] 能够承受
这只船完全禁得起风浪侵袭
禁得住
jīndezhù
[be able to hear or endure] 能够承受
这么细的竹竿,禁得住人踩吗?
禁受
jīnshòu
[endure;bear stand] 经受;忍受
禁受考验
禁受不起折磨
禁
jìn
(形声.从示,林声.本义:禁忌)
同本义 [taboo]
禁,吉凶之忌也.——《说文》
使帅其属而掌邦禁.——《周礼·秋官》.注:“禁所以防奸也.囿人掌囿游之游禁.”
入意而问禁.——《礼记·曲礼》
又如:禁条(即“禁忌”);禁肉(佛家禁忌肉食);禁忌日(元代制度,以每月初一、初八、十五日、二十三日为四斋日,禁止行刑和宰杀生物,又称“禁忌日”);禁果(犹太教、教故事中禁止亚当及其妻夏娃采食的果子)
监狱 [prison].如:禁牌(出入监牢的凭证;对禁子的尊称);禁子(禁卒,狱座);禁内(牢内);禁囚(在押犯人)
帝王宫殿 [court]
天子所居曰禁中.禁中者,门户有禁,非待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又如:禁内(宫内);禁外(宫外);禁宫(宫殿);禁闼(宫门.借指皇宫.闼:门);禁省(警卫森严的皇宫)
禁令;含有禁戒性的规条及法令 [prohibitations]
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
又如:开禁(解除禁令);犯禁(违犯禁令);禁典(指朝廷法令);禁罔(张布如网的禁令法律);禁法(禁令,禁条)
禁咒术 [sorcery].如:禁架(方士禁呪的法术);禁术(禁架术;禁咒术);禁法(禁术);禁咒(禁祝.相传以真气、符咒等治病邪、克异物,禳灾害的一种法术)
古代北方少数名族曲名 [Jin-ancient musical piece].如:禁怽(指古代少数名族的音乐);禁指(古琴的弹奏指法;小手指)
通“紟”.衣服的结带 [belt to fasten cloThes]
其冠绝,其缨禁缓.——《荀子·非十二子》
禁
jìn
禁止;制止 [prohibit]
禁,止也.——《广雅》
严刑重罚以禁之.——《韩非子·奸劫弑臣》
禁先其本者治.——《韩非子·心度》
吏奸而不知禁.——明·刘基《卖柑者言》
禁人之窥伺者.——清·黄宗羲《原君》
长号不自禁.——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严禁(严格禁止);查禁(检查禁止);禁治(制止;管住);禁锢善类(禁止正直的人做官与进行政治活动)
牵制;约束 [pin down].如:禁步(缀在妇女裙子上的小铃,玎珰有声,以便使走路有节制);禁持(控制,撑持;摆布,纠缠;忍受,承受);禁住(约束住)
监禁;拘禁 [imprison].如:囚禁(把人关在监狱里);禁勘(囚禁起来审问);禁锢(监禁);禁推(拘禁犯人并加以推究审问);禁执(拘捕囚禁)
阻止;限制 [hinder].如:禁回(阻拦);禁鬼(防鬼);禁限(限制);禁耕(阻止农事);禁遏(禁阻;遏止)
施禁咒术 [use incantation].如:禁魇(以禁咒术害人);禁气(以运气法施行禁术)
储藏 [store up].如:禁文(秘藏的珍贵文籍);禁帑(指宫内仓库所藏财货);禁财(帝王宫中库藏的钱财);禁库(储藏禁用品的仓库)
禁
jìn
秘密,隐密 [in secret].如:禁方(秘密的药方);禁府(秘府);禁重(神秘重要)
御中的;属于帝王的 [imperial].如:禁庭(朝廷);禁军(皇帝的亲兵);禁钱(皇帝所支用的钱);禁兵(帝王宫中御中的武器;禁兵)
另见jīn
禁闭
jìnbì
[be placed in confinement]∶把犯错误的人关在房中反省
[confinement]∶也指这样的处罚
禁闭五天
关禁闭
禁地
jìndì
[tabonuco] 不许一般人进入的地区
禁锢
jìngù
[inhibit;banish]∶当局禁止某些社会阶层或政治上的异己做官或参加政治活动
乃皆赦归田里,禁锢终身.——《后汉书·党锢传》
禁锢终身,不许仕进
[enCOMPASS]∶关押,监禁
他被禁锢在坚固的堡垒中
[restrain]∶强力限制
禁果
jìnguǒ
[forbidden fruit] 数种柑桔变种之一;尤指一种小柚子
禁毁
jìnhuǐ
[prohibit and destroy] 禁止刊行并予销毁
禁毁非法出版物
禁火
jìnhuǒ
[fasting] 禁止烟火
禁忌
jìnjì
[taboo]∶被禁止或忌讳的言行
犯皇帝的禁忌
[forbid food]∶指医药上应避免的事物
禁酒
jìnjiǔ
[prohibition] 禁止酿酒或喝酒
禁绝
jìnjué
[totally prohibit;completely ban] 彻底禁止
禁绝贪污
禁军
jìnjūn
[the imperial guard troops] 古代称保卫京城或宫廷的
禁例
jìnlì
[prohibitory regulations] 禁止某种行为的条例;禁条
禁猎
jìnliè
[game-hunting prohibitation] 为保护野生动物采取的措施,规定在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对特定动物禁止猎取
禁猎期
禁令
jìnlìng
[prohibition] 禁止某种活动的法令
禁律
jìnlǜ
[prohibitations;prohibitory rules and laws] 禁止进行某种活动的法律或规章
禁脔
jìnluan
[choice dish for one's carving;chunk of meat for one's exclusive consumption] 比喻独自占有,不容别人分享的东西
王珣曰:“卿莫近禁脔.”——《晋书·谢混传》
jìnqū
[forbidden zone]∶禁止随意进入或触动的地区
[(wildlife or plant) preserve; reserve; natural park]∶因其中动植物或地面情况在科学或经济方面有特殊价值而受到特别保护的地区
[medical forbidden parts in human body]∶医学上指因容易发生危险而禁止动手术或针灸的部位
禁食
jìnshí
[fast]
少吃或不吃某些食物以限制膳食
在大斋期禁食
在一特定期间内,作为一种精神纪律或一种宗教仪式而自愿不吃一切食物或某种食物——亦称“绝食”,“斋戒”
jìnshū
[banned book] 为官方禁止出版或发行或阅读的书籍,多为内容不健康或有不良政治影响的书籍
禁条
jìntiáo
[prohibitory regulations] 禁例
禁卫
jìnwèi
[guard the capital and the imperial palace]∶古时指保卫京城或宫廷
禁卫森严
[emperor’s guard]∶指保卫帝王或京城的卫兵
禁物
jìnwù
[contraband goods] 违禁品
禁压
jìnyā
[try to control or prevent] 管束;禁止压抑
禁压不住自己的悲伤
禁押
jìnyā
[take into custody; arrest] 拘禁
禁烟
jìnyān
[fasting]∶禁火
[ban on opium-smoking and the opium trade]∶禁止吸食或贩卖;也指禁止吸烟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革命精神
禁夜
jìnyè
[curfew] 禁止夜间通行;宵禁
禁渔
jìnyú
[forbid fishing] 禁止捕捞鱼虾等
禁渔区
禁欲
jìnyù
[mortified; ascetic] 抑制,多指因信仰某种教义之所为
禁运
jìnyùn
[embargo] 禁止运送
贸易禁运
禁止
jìnzhǐ
[inhibit]∶不准许;不许可
当局禁止在同一地区再建木屋
[banish]∶限制行动
禁止出入宫廷
禁制
jìnzhì
[control; restrain] 禁阻制约
禁制士卒不得掳掠百姓
禁子
jìnzi
[prison guard or watcher] 旧称在监狱中看守罪犯的人;狱卒
禁卒
jìnzú
[prison guard;turnkey] 牢房看守
禁卒居中央.——清·方苞《狱中杂记》
书吏狱官禁卒.
涕泣谋于禁卒.——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禁阻
jìnzǔ
[prohibit; ban; prevent] 禁止;阻挡
禁
jīn
受得住,耐久:~受.~得住.~不起.弱不~风.
忍耐,制止:不~笑起来.
郑码:FFBK,U:7981,GBK:BDFB
笔画数:13,部首:示,笔顺编号:1234123411234
我国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400字~500字
壮族民族风俗 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人口1700余万(2005年).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南宋时,曾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土俗字”,但使用范围不广,多使用汉字.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1957年11月,由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的政务院第63次全体会议批准了《壮文方案》,结束了壮族没有自己合法文字的历史. 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壮族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用壮锦工艺织成的披肩 饰品.壮锦主要产自广西,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四大名锦”. 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彳 童)”.解放后称“僮”.1965年10月12日,经广西僮族自治区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改族名为“壮族”.壮族曾多次发动反封建、反的农民起义,广西桂平金田村是太平天国的发生地.1929年12月到1932年,在广西建立的左右江革据地为革命作出贡献.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壮族以农业为主,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路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其代负并送到分手处. 壮族姑娘的绣球 解放后,1952年12月9日在广西的西半部建立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春改为自治州.1958年3月5日建立以原广西省地区为范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4月1日建立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62年9月26日建立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日常食俗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大米有籼米、粳米、糯米等品种.平时用于做饭、煮粥,也常蒸成米粉(类似面条,有汤食、炒食之分)食用,味道鲜美可口.粳米、糯米还可泡成甜米酒即醪糟(方法与汉族同).营养丰富,在冬天常吃,能起御寒滋补作用.糯米常用做糍粑、粽子、五色糯米饭等,是壮族节庆的必备食品.玉米也有机玉米与糯玉米之别,机玉米用于熬粥,有时也煎成玉米饼.玉米粥乃山里壮族人最常吃的.有些地方还有吃南瓜粥的习惯,即先将瓜熬烂,加玉米面煮熟即可.糯玉米磨成面后,可做糯玉米粑,或捏成鸡蛋大小的面团(内可包有糖、芝麻、花生等馅料),再用水煮熟,与其清汤同吃,相当于汉族元宵、色味俱美.甜食是壮族食俗中的又一特色.糍粑、五色饭、水晶包(一种以肥肉丁加白糖为馅的包子)等均要用糖,连玉米粥也往往加上糖.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葱花.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还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三月三”歌圩 节庆、礼仪食俗 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三月三、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过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要把房子打扫得窗明几净,二十七宰年猪,二十八包粽子,二十九做糍粑.除夕晚,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整煮的大公鸡,家家必有.壮族人认为,没有鸡不算过年.年初一喝糯米甜酒、吃汤圆(一种不带馅的元宵,煮时水里放糖),初二以后方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的食品中有糍粑、粽子、米花糖等,一直延续到十五元宵,有些地方甚至到正月三十,整个春节才算结束.三月三按过去的习俗为上坟扫墓的日子,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派人携带五色糯米饭、彩蛋等到先祖坟头去祭祀、清扫墓地,并由长者宣讲祖传家史、族规,共进野餐.还有的对唱山歌,热闹非凡.1940年后,这一传统已逐步发展到有组织的赛歌会,气氛更加隆重、热烈.其他节日食俗也都各有讲究,各具特色,比如中元吃鸭、端午吃粽、重阳吃粑等等.壮族的粽子分为包米粽(用浸泡后的糯米包扎)和包糕粽(经浸好的糯米水磨成浆和过滤成“糕”后再包扎.“包菜”也称“包生饭”,是三月三、四月八(牛魂节)许多壮族地区人们爱吃的节日食品.其方法新鲜别致,即用“包生菜”的宽嫩叶包上一小口饭,放入口中嚼吃.颇有独特风味. 壮族歌舞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不管远亲近邻来家做客,都要以礼相迎,热情接待.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两人从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饮,眼睛真诚地望着对方.婚丧嫁娶、盖房造屋,以及小孩满月、周岁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席痛饮.一般要有扣肉、米粉肉、清煮白肉块、猪肝、白斩鸡、烤乳猪、豆腐圆、油炸蓉(用油豆腐加工而成)、笋片、鱼生等8或10道菜.实行男女分席,但一般不排座次,不论辈分大小,均可同桌.并且按规矩,即便是吃奶的婴儿,凡入席即算一座,有其一份菜,由家长代为收存,用干净的阔叶片包好带回家,意为平等相待.每次夹菜,都由一席之主先夹最好的送到客人碗碟里,然后其他人才能下筷.壮族丧葬酒席多为素菜,只有出殡以后才能吃荤. 祭祀食俗 壮族过去信仰多神,崇拜自然,认为万物有灵,如果村寨中有一棵参天大树,往往被视为全村的保护神而加以崇拜,谁家有人病重必定要到树前烧香焚纸,祈求保佑;村后有个悬崖龙洞也被认为是显灵圣地或鬼神栖息之所,而常去焚香,祭鬼消灾.更多的是祭土地神,壮族地区几乎每个村寨都在离村不远的山脚下立一土地庙,每逢过节或是平时杀猪,都要以整煮猪头去那里一番,若做烤猪则抬着整猪前去敬祭.家神更是每节必祭,摆上酒、肉、整鸡等供品,祭罢方能食用.一年之中最大的祭祀活动是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过中元节时,家家都要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祭祖、祭鬼神,以求免除灾祸.牛魂节祭牛魂,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有的地方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这天,各家都带着一篮五色糯米饭和一束鲜草,到牛栏旁祭牛魂,然后把一半食品及鲜草给耕牛吃.过去,桂西南一带壮族要在霜降节杀鸡宰鹅,做糍粑,蒸糯米饭,聚集在玉音庙宇供祭.相传霜降节是纪念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的节日,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壮族歌舞 典型食品 壮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马脚杆,云南文山地区壮族特有食品,用糯米加腊肉丝及其他调料制作而成,形壮如马脚得名;鱼生,过去是壮族节日或待客的上肴;烤乳猪,壮族名菜,用小猪烤制而成;五色糯米饭,也称花糯米饭、五彩糯米饭,用优质糯米和各种植物色素或食用色素蒸制而成,是壮(瑶)族传统节令食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逢节日,亲朋之间都要相互赠送五色糯米饭,以表示盛情和敬意,祝福吉祥如意,愉快幸福, 成品并具有清热解毒、健胃强身的功效;宁明壮粽,壮族春节特制传统食品,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以广西宁明一带的粽粑最具特色,故名,居住在广西西靖西岳圩、湖润一带的壮族,每逢春节也有吃这种大粽粑之习,当地称“风莫饭”.相传吃风莫饭之习,始于北宋,常在春节前几天开始制作.做好的宁明壮粽年初一时用以祭祀祖先;状元柴把,用卤熟的鸭肉等经韭菜捆扎而成.白切狗肉,广西壮族名菜,用狗肉煮熟拌以佐料而成,朋友聚会,有时仅凭此一菜猜拳叙饮,故有戏称:“独脚菜”(壮族有吃狗肉的习惯);壮家酥鸡,广西中部地区壮族传统名菜,以鸡为主要原料,经炸后再加工而成,是壮家逢年过节常备菜式,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清炖破脸狗,云南壮族传统名菜,用破脸狗肉放入砂锅内隔水炖熟而成.(破脸狗:又名围子、花白脸,全身毛以黑白两色组成,头部黑白纹路突出,故名破脸狗,属山中小野兽);⑩龙泵三夹,广西西北部地区壮族传统名菜,壮族有用猪小肠酿进猪血制成的食品称“猪龙泵”;用猪龙泵配上猪肝、猪粉肠制成冷盆菜,食用时各拈一块共三件,夹在一起吃,因而得名.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当地办喜庆筵宴的压席菜.此外还有豆腐肴,广西河池地区壮族流行菜,也是仫佬族、毛南族的风味菜. 壮族的居住 干栏式的建筑,这种“干栏”建筑不单是我国南方许多民族普遍传统居住的一种建筑,在南太平洋不少国家也有.“干栏”是什么意思呢?用壮族语言来翻译,“干”是“上面”的意思,“栏”是“房屋”的意思,连接起来就是“上面的房子”.这种意思与文献记载:“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人栖其上、牛、羊、犬、豕、畜其下”相符合.(参考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 壮族的节日 蛙图腾与蚂节 同许多民族一样,壮族也曾普遍存在过图腾崇拜.其图腾物像种类很多,如太阳、月亮、星星、雷电、鳄鱼、蛇、犬、牛、虎及榕树、竹、木棉等.蛙类也是其中之一. 蛙最早是壮族先民瓯部落的图腾,春秋战国时代,在西瓯人中已占据保护神的地位.直到近现代,一些地方的壮族人对蛙仍然敬若神明,认为它是雷王公子,被作为天使派到人间来的.所以壮族先民铸造的铜鼓鼓面上常有蛙的立体雕塑,东兰、巴马、天峨、凤山等地还保留有祀蛙的“蚂节”. 北流型六蛙铜鼓 查看原图 “蚂节”也称“青蛙节”、“敬蛙节”、“蛙婆节”等.“蚂”为方言,即“青蛙”.节期在农历的正月.正月初一一大早,人们便奔赴田野,拔草翻石,四处寻找冬眠的蚂,第一个找到者被尊为“蚂郎”(即天女之婿),并成为节日的首领.人们把蚂拐接回村,装入“宝棺”(即竹筒),放入花楼(彩色纸轿),送往蚂亭(凉亭).从这一天开始至正月二十五左右,白天由孩子们抬着花楼宝棺,游村串户,唱古老的《蚂歌》.晚上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凉亭为蚂守灵.人们敲起铜鼓,欢歌劲舞.从二十五日起,各村先后葬蚂.在埋葬蚂前,还要打开上一年的蚂宝棺验看.如果尸骨呈黑色或灰色,便认为这是年景不佳的征兆,人们立即焚香叩头,祈求新蚂上天后务必多多关照.而若呈金黄色,则是风调雨顺的吉兆,顿时,欢声雷动,铜鼓、地炮齐鸣.在欢乐的气氛中,人们将新蚂拐安葬.之后,蚂郎要邀请各家的长者一起聚会,欢庆蚂顺利上天.晚上,全村人还要通宵达旦地歌舞狂欢,共庆蚂节的结束. 六郎节 文山州境内壮族的六月节(农历6月初一.因地域不同,有的地方是过农历7月初一)又叫过小年,亦有“六郎节”、“七郎节”的不同称谓.是境内壮族侬支系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三天不做任何农活(和春节一样),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宰牛杀鸡、染五色糯饭,进行祭祀活动,极为热闹、欢快.届时,一般按族规规定,酒肉饭菜备办就绪之后,先由寨主在村头祭献壮族首领侬智高,尔后各家各户可在门前摆上竹榻祭献、祈祝祷.这天晚上,还要举行扫除“杨鬼”的活动.以村为单位,杀鸡、猪、鸭、狗和用谷草捆成形形的魔鬼,敲锣打鼓,由“仆摩”念咒语进行驱赶.在某些壮族村寨还举行隆重的体育运动,如:抢花炮、打篮球、赛马等等.在这一天,壮族妇女染五色糯饭,互相比较所染的颜色,看谁的颜色最鲜艳.第二天以后还要将自己所染的五色饭背到娘家拜年,其表达的意思和春节差不多. 陇端节 查看原图 富宁壮族农历一至四月间的陇端节又叫陇端街,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传陇端节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对壮族英雄侬智高的纪念活动.节日期间,人们盛装歌舞,热闹非凡,一台台壮戏连日连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戏,夜里演文戏,俗话说:无戏不陇端.除了看戏对歌,年轻人在节日里异常活跃,他们通过对歌跳舞互相认识,加深情谊,并根据才貌人品等的比试,推荐本年度最佳“风流人”,所以,陇端节又被称为“赶风流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