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春联10幅并写出象征意义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深得世人喜爱,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广泛,影响较大。联意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世间一切事物都除旧布新,得以新生和发展。“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新”,除旧布新。联语紧切新春佳节世人辞旧迎新的心态,简洁明快,言约意丰,凝炼工整。因此,人们除了单独作春联外,还常常以它为春联的基本词组,构成较长的新春联,如“一元复始春光好;万象更新喜气多。”“瑞气盈门,一元复始;春风拂面,万象更新。”等。 人登寿域; 世跻春台。 ——这也是一副传统春联。春为一岁之首。民俗,不论出生在哪个月份,大多以“过一年,长一岁”推算,而健康长寿又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此联就是表达的这个祝福。“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春台”,春日登眺览胜之处。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联语既切春节,又含祝福,言简而意深。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此联出典于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桃符都是古代人们在春节时用来驱除邪鬼的道具。现在春节燃放鞭炮,过去没有发明火药之时没有鞭炮,就用火烧竹子,使其毕剥发声,来驱除山鬼瘟神,称之为“爆竹”。“桃符”也是古时民俗,用桃木板画神像挂在门旁,以驱鬼避邪,每年春节都要更换。大约从唐、五始在红纸上写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联),但春联称“桃符”一直延续到清代。写春联以迎新春佳节,已是几乎所有华人的习俗,长盛不衰,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常有更新罢了。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 一元二气三阳泰; 四序五福春。 ——这是一副使用了数字和词语典故的传统春联。上联“一元”,指事物的开始,这里指一年之始。“二气”,指阴气和阳气。“三阳泰”,即三阳开泰。《易》中,农历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冬至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所以旧时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语。下联“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五福”,五种幸福。《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桓潭《新论》:“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多。”“”,指上下前后左右四方,凡指天地之间、整个天下。联语巧用数字,用典恰切,既合节日,又表达了对天下所有人的良好祝福。 梅呈五福; 竹报三多。 ——五福,即寿、富、康宁、好德、老终命。见《尚书·洪范》。三多,即多福、多寿、多男子。见《庄子·天地》。联写冬物,意在以之迎春祈福。既能援引典故,使其意绪丰富,又用词简练,对仗工稳,此春联遂广为应用。 春为一岁首; 梅占百花魁。 ——古人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即是说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无论是一年的规划还是一年的收成,都要在春天做个好的开头。梅花作为不惧冬天寒冷,迎雪而开的花,常被人们作为“坚贞”“顽强”“不惧艰险”等等形象而歌颂。春节时分虽已开始立春,但天气尚寒冷,而这个季节也只有梅花还开着,之后随着天气的暖和,其他花才会渐渐开放。所从这两点讲,无论是开放时节上,还是精神气概上,梅花都当称“百花魁”。综观此联,言近而旨深。劝谕人们,如在一年始,即做好一年之计,并具有梅花的顽强精神,则何事不成?何情不达?无怪乎此联能成为一副通用、经久不衰的春联。 太平真富贵; 春色大文章。 ——这副春联上比祝社会安定,下比赞春色烂漫,本是寻常内容,却见非凡手段。五言句前后两字均是名词,中间一字是形容词,用古人的字类观点来说,是实词间夹一虚字,而全联皆靠这一虚字盘活,使得整联高峰陡起。“太平”与“富贵”、“春色”与“文章”本来都不是能特别顺地承接下来的,但是现在作者不仅联系起来了,而且下的字力道非常大。既言“太平”是“真”的“富贵”,言外之意即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功名利禄是“虚幻”的富贵,这一点与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思想是相通的,其注目的不是个人的享乐,而是天下的安定;既言“春色”是“大”的“文章”,言外之意是寻章摘句所成的作品只能算作“小”文章罢了。下联五字也可谓其来有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有:“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文章”原指错杂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温暖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派锦绣风光”,与下联意思差近。 春风杨柳鸣金马; 晴雪梅花照玉堂。 ——这副春联字面上充满了喜庆祥和气氛,“春风杨柳”描新春伊始之征,“晴雪梅花”摹残冬将尽之象。“玉堂金马”,典出《汉书•扬雄列传》,指汉代宫中之金马门和玉堂殿。这两个地方均为学士待诏之所。后遂沿用为翰林院的代称。此联通过对汉宫春色的描写,表达了成名学士们的春风得意之情。此外也可理解为昔时读书人对美好前程的憧憬。因为联语明丽而有堂皇之气,遂成为古人习用之实用春联。 两袖清风,造福大众; 一身正气,振兴中华。 ——元代诗人魏初《送杨季海诗》有句“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以“两袖清风”喻杨季海为官廉正,囊空如洗。后世沿袭,成惯用语。此种春联,并非随处可用,一如衣饰,须量体而服。此联只宜于机关。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此联乃清朝邓石如自题于书房的楹联。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何等气度,何等清高。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花永开。 ——春天代表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的话,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欣欣向荣、兴旺的样子;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斑斓,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一年四季如春,天天百花盛开,形容社会蒸蒸日上、生活红红火火,这是个美好的祝愿的意思。此联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尽情地抒发了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但将忠厚培元气; 惟有诗书发异香。 ——南宋大儒朱熹《近思录•为学类》有言:“人之寿夭在元气”。所谓元气,亦称原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负载着生命现象。人生所赖,惟气而已,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故自古以来,怡养元气甚为流行,而为人忠实厚道、善良宽容,不仅是存世立身之要义,也最利于培补、蓄养元气。诗书何来异香?因诗书能给人以生存智慧与生命能量。清代大学士张英曾说:“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这副传统春联以说理的笔法,上言养气,下言读书,阐述为人处世之哲理,引人深思。 迈步迎春,春风扑面; 抬头见喜,喜气盈门。 ——词人李清照十分赞赏欧阳修《蝶恋花》一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盖以为三“深”字连用,其用不同,殊为奇妙。此联“春”“喜”二字亦各连用,前后词性不同,颇与其相类。兼之一“迎”一“见”,前者有意,后者无意;前者“有我”,后者“无我”,对举工整且意绪丰美,此针顶联实为佳对。 惠风远拂,神州溢彩; 丽日高悬,大地生辉。 ——《太平御览》引《梁元帝纂要》曰:“春亦曰发生、芳春、青春、阳春、三春、九春;风曰阳风、暄风、柔风、惠风;景曰媚景、和景、韶景;时曰良时、嘉时;辰曰良辰、嘉辰、芳辰;节曰芳节、嘉节、韶节、淑节;草曰弱草、芳草;木曰华木、华树、芳林、芳树;林曰茂林;鸟曰阳鸟、时鸟、阳禽、候鸟、时禽、好禽。”人们对春日怀有好感,嘉辞美语贯于其前,遂有上列种种称呼。简而言之,阳风也罢,惠风也罢,其实都是指春风而已。此联亦是赞美春日之意。 麒麟凤凰,皆为世瑞; 芝兰玉树,自应家征。 ——上联祝世得圣主,民享太平。“麒麟”与“凤凰”都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麒麟,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凤凰,是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羽毛五色,声如箫乐。这两种动物都是祥瑞的象征。《管子•封禅》有:“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隋书•李德林传》有:“明王圣主,得骐驎凤凰为瑞,是圣德所感,非力能致之。”可见,有凤皇麒麟到来,就是太平盛世的气象。下联祝子孙贤令,门楣光辉。“芝兰玉树”一语出自 《晋书•列传第四十九》:“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因以“芝兰玉树”喻优秀子弟。因此,有芝兰玉树生长,自是丕振家声的征兆。此联上下比分从“国”与“家”着笔,第一分句皆引用典故,以动植物起兴,再揭示出“国泰”与“家兴”的主旨。联语雍容典雅,吉祥止止。 凤历书元,人间改岁; 鸡声告旦,天下皆春。 ——凤历,即所谓皇历、黄历。典出《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后因用“凤历”称岁历。含有历数正朔之意。上联意为朝廷所颁历书规定了新春第一天为“元日”,所以人间便改换了新岁。下联更进一步细节的描写,元日的清晨,雄鸡的啼叫声唤起了初升的太阳,于是普天下皆为春天了。这副传统春联,巧嵌“元旦”(古代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庆祝新的一年来临,预兆国运昌隆,幸福。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这是幅广为流传的春联。上联举冬季代表性的三种植物,下联则列春日繁盛的三种果树,以表辞旧迎新之意。“松”、“梅”、“桃”、“李”与“杏”五者皆为形声字,皆从“木”,“竹”字乃象形字,大体言之,颇类似。至于“岁寒”与“春风”之对,“三友”与“一家”之对,也十分工整,无怪乎广为流行。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多数春联并不止于刻画景观之变换,往往承载有祈福的功能,此联就属于此类。论起流传之广泛,此联恐怕丝毫不减于“一元复始”与“万象更新”之对。 细雨无声,滋润满园锦绣; 春风有意,妆成一树玲珑。 ——上联化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句,下联化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虽意绪有些简单,专写春日绿色,好在能化古人佳句,对仗也还算工稳,不妨赏之。 泽沾雨润,杨柳依依亲万户; 民富物丰,财源滚滚涌三江。 ——《诗经·小雅·采薇》有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既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写不舍之状。“财源滚滚涌三江”或“财源滚滚达四海”之类,为意欲发财致富者常用。一雅一俗,不妨略加留意,赏其得失。
可以推荐些比较有代表文化的礼品吗
你好,我是小夏,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有着五千年文明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勤劳的用智慧创造了不少奇迹,所以能代表文化的礼品也非常多,这里我就给大家列举几个。1,对于喜欢文学、书法、字画的,可以选的四大名著、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或者字画。2,对于喜欢品茶以及对茶文化有兴趣的,可以选茶叶茶具送好友。茶叶可选的太多,如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安徽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铁观音等。茶具可以选紫砂壶,紫砂壶的特点就是“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3,对于爱美的女性朋友,可以送旗袍。旗袍,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国粹和女性国服。是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4,对于对手工工艺品感兴趣的可以送刺绣。有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传统刺绣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其中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展现着浓厚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特色,也在历史舞台上广受欢迎和推崇,吸引了无数国外友人的目光。当然,还有好多能代表文化的礼品如扇子、丝绸、油纸伞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喜欢的话可以收藏加关注我,谢谢 。
《红楼梦》中秦可卿和贾珍的关系怎样
贾珍与秦可卿的不伦之恋,一直是《红楼梦》的不解之谜。尤其是经过作者不完整的删改,既删去了主要情节,又留下许多“漏笔”,更叫人遐想万端,莫衷一是,并且给别有用心者留下牵强附会的机会。摒弃所有偏见与别有用心,从文本中寻找根据,我们来分析分析,贾珍与秦可卿之间,到底是怎样一份感情?是强迫占有,还是顺水推舟?是百般抗拒、还是一拍即合?要说贾珍这个人,的确是好色。警幻仙姑所说的“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的“皮肤滥淫之蠢物”,正是贾珍的真实写照。并且贾珍对女色的追求,是没有什么品味的。对尤二姐、尤三姐、秦可卿这些完全不同的女子,他来者不拒。同时,他还“邀了贾琏去追欢买笑”,多半是去了挂牌营业的风月场所。宝玉被魇一回,薛蟠“又恐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就是针对“贾珍等”的担心。贾珍又是喜新不厌旧。在尤二姐已经经他同意、给贾琏作了二房之后,他还想着“因与他姨妹久别,竟要去探望探望”。但是,贾珍对女色的占有,虽然多建立在金钱利诱的基础上,却并没有暴力强迫的描写。尤三姐“一时他的酒足兴尽,也不容他弟兄多坐,撵了出去,自己关门睡去了”,竟不能奈何。尤氏姐妹再不堪,毕竟是尤家的人。闹到没法收拾,还可以把她们嫁给别人。而秦氏则不同,那是明媒正娶回来的长孙媳。“七出之条”说说容易,在豪门之中,真实实行“休妻”的毕竟不多。况且秦家虽然地位不高,到底也是官僚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贾珍敢于向秦氏下手,多少是有些顾忌的。我曾分析过,作品意点明,秦可卿只是抱养的孤女或弃婴,就是降低她的身份、削弱她与娘家的感情,使贾珍少一点顾忌。即使没有娘家的顾忌,秦氏也是贾珍唯一的儿媳,是宁国府的长孙媳,受到家族中人的一致好评。贾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她下手,还是承受了相当压力的。反之,承受着巨大压力,也要和她在一起,就可以看出秦氏对贾珍是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贾珍对秦氏是有相当深的感情的(我们先不讨论这感情是不是爱情)。另一方面,秦氏是“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心细,心又重”,绝非鲁莽冒失、任情任性之人。像尤二姐那样既与姐夫有私、遇到贾琏的撩拨就“十分有情”的情况,是不能套用在秦氏身上的。有人会以宝玉的绮梦为例,证明秦氏的放荡。其实秦氏引宝玉到自己屋里睡觉,是因为“他能多大呢,就忌讳这个”,与鸳鸯遇宝玉吃嘴上的胭脂而不恼怒一样,是把宝玉当小孩子、而不是当异性看待,心底无私,所以才能态度大方。至于宝玉受到绮靡氛围的诱惑,就非要追责秦氏的话,那除非是印度人的思维:女人在大街上走,就是男人,就该受到。秦氏并不是轻浮放荡之人,否则睿智的贾母怎会说出“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的话来?这贾母也太没有眼光了吧?既然不是天性放荡,能接受贾珍的苟合,一定有她的理由。想想秦家的门第,与金马玉堂的贾府当然高下有别。贾珍选择这样人家的女儿作为儿媳妇(真的,是贾珍选的,不可能是尤氏,更不会是贾蓉),当然对她个人的欣赏。也就是说,在结婚之前,贾珍对秦氏,已经有一层好感在内的。与贾蓉结婚之后,秦氏与贾珍接触机会更多。她的“行事温柔和平”、与相貌“袅娜奷巧”、以及气质上的风流高贵进一步赢得了贾珍的心。同时,秦家的渐渐败落、秦氏在娘家地位的下降了(原来是唯一的养女,后来又有了亲生的儿子),助长了贾珍的胆量。贾蓉对妻子,至少是不反感,但也谈不上多么深厚的感情。从他与尤二、尤三的可以看出,这个人好色而卑下,连丫头也看不上,如何能获得秦可卿的爱与尊重?而秦可卿之于贾蓉,不过是一个有姿色的女人,新鲜劲一过,就“马棚风”一样了。秦氏的出色,远胜过他的丈夫。秦家原来,想必是富贵过的。否则秦氏嫁入贾家的短短几年(贾蓉出场十七八岁,结婚能有几年?),不可能培养出奢靡的气质(从其卧室的布置可以看出来)。但是秦家家道中落得很厉害,已经到了唯一的儿子上不起学的地步,需要“要和亲家去商议,送往他家塾中去”的地步。甚至秦钟入学的贽见礼,都需要“东拼西凑”的地步。到哪里去拼凑?秦家的近亲不多,也没什么富贵的。唯一的富贵亲戚就是女儿的婆家。二十四两贽见礼,即使不是全部,至少有一大部分,是由秦氏资助的。这仅是一件事。其他时候、其他情况,秦家,或者说秦氏为了娘家,有求于人的地方会少得了吗?而宁国府中,尤氏与贾蓉权力有限,做主的事还是要贾珍点头的。秦氏常常求助于贾珍,贾珍也不会对这个欣赏已久的儿媳吝啬。权力,或者权力者的魅力,对秦氏是巨大的吸引。秦氏屈从于贾珍,绝不是强力的逼迫。就像《蜗居》里海藻对宋思明的感情,肯定不是与被,而是双方的彼此吸引。至于这吸引能不能称为爱情,那就看你对爱情的定义是什么样的了。
“羽扇纶巾”到底指的是诸葛亮还是周瑜
"羽扇纶巾"到底指的是诸葛亮还是周瑜?你怎么看?可以肯定的说"羽扇纶巾"是指的周瑜。这句出自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诗是: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有些版本是"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笑谈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从整首词来看,这首词是作者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鼻矶后,仰望西边赤壁,心潮澎湃,情感愤发而作的一首怀古抒情的作品。词中借缅怀三国时,江东周瑜破曹军的千古功业,感叹自己空有报国之心,而无法实现的苦闷心情。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怀古,抒自身,将景色、人物、思想情感融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充分表现了赤大战中周郎的卓越战功,借以言志。最后发诗人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若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因此"羽扇纶巾”是指周瑜无异,与诸葛亮并无一点关系。况且整首词并未提及诸葛亮。这是我的理解,不能因为诸葛亮曾经参与赤壁大战的谋略,和《三国》中诸葛亮常常的装束而妄下结论。况且作者怀古"怀"的是赤壁破曹的"周郎"。如有不同的理解,欢迎参与讨论。
《红楼梦》里的史湘云是个什么样的人
娇憨醉眠卓不群 ,寻常早计叹湘云。江舫羞见却奈何,吟哦绵绵空遗恨。